1955年授衔时,毛主席拿着中将名单看了很久,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熟悉的名字,皱眉问道:“周骏鸣怎么不在?”
一时无人回答,因为这个问题确实有些敏感。
授衔时有个标准,叫“红军不下校,抗日不上将”,红军时期就加入我党的将领级别一般都不会低,而这位周骏鸣正是标准的老红军,抗战时打过游击,解放战争时搞过后勤,建国后还担任过华东军区副参谋长。
可以说,无论是论资历,论级别还是论战功,周骏鸣都是完全有资格被评为中将的。更何况他当初的许多部下都被评为少将了,他本人却没被评为中将,甚至都没出现在授衔名单上,这实在是有点说不通。
那么,这个周骏鸣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为何能让毛主席如此关注呢?又为何没有获得军衔呢?
周骏鸣参军后经常被人调侃为“地主少爷”,他本人当然没有少爷习气,但确实是地主家庭出身。河南确山周家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周骏鸣是家里的“三公子”,从小也是接受的传统儒学教育,饱读诗书。
但出乎意料的是,周骏鸣却突然在17岁这年“投笔从戎”,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这一年正是1919年。周围人都不理解,一个本来前途无量的读书人,怎么就想到要去参军了呢?不过周骏鸣很清楚,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他已经很难安心读书了。
然而,周骏鸣真正参军后却对军队风气大失所望。他本以为西北军是一支能救国的部队,可进去后却发现这里的腐败程度一点都不输官场。私吞军饷、谎报战功、强买强卖,所谓“爱民如子”,更像是一个遥远的童话。
而冯玉祥,已经算是军阀中名声比较好的了,其他军阀是什么情况可想而知。周骏鸣也由此明白不能指望军阀来救国,可他身处其中,也无力改变,究竟哪里才有真正爱民如子,把百姓放在心上的部队呢?
1931年,周骏鸣找到了这样的部队,那就是红军。此时周骏鸣所属的西北军已经被蒋介石收编,成了第26路军,可他们却备受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打压,军中怨气很重。
而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想着抵抗侵略,反倒加大了对红军的“围剿”力度,并大肆排除异己,打压“杂牌军”,这就令26路军更加不满。终于,在赵博生、董振堂的领导下,宁都起义爆发了,26路军一万余人脱离国民党,加入红军。
周骏鸣自然也参与了这次起义,进入红军后他便发现这支部队和他以往见过的所有军队都不同,真正做到了官兵一体、上下一心,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他由此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红军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1933年,朱德找来周骏鸣,让他回乡组织农民运动。这是考虑到此时党组织在河南还缺乏力量,而周骏鸣又熟知当地情况,家里在河南也很有影响力。
其实周骏鸣更想留在红军之中,但他还是坚决服从安排,回了老家。不过他回乡后一时找不到组织,便自行发动农民起义,还打下了几个山寨,建立起一片根据地。
当然最令人震惊的还是周骏鸣大义灭亲的行为,即便是对自家人,他也毫不手软。周骏鸣的八叔在当地横行霸道,肆意盘剥,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周骏鸣就在一个夜里将他击毙。尽管这场暴动很快就被刘峙镇压,但周骏鸣的名声还是传播开来。
当年7月,周骏鸣终于找到了组织,被确山县委书记王国华分配到汝南工作,他也是在此时正式入党。1935年他被调到漯河从事地下工作,却因叛徒出卖被捕。他拒不吐露情报,被敌人判定为“死硬分子”。
敌人一计不成又施一计,利用叛徒组建了一个“假省委”,试图以此诱捕更多地下党员。周骏鸣得知后与被关押在一起的兰德修商议,决定以假投降的方式麻痹敌人,从而破坏“假省委”阴谋。
于是周骏鸣假意“悔过”,得到释放后前往鄂豫边根据地,向边区书记张星江报告了前后经过。张星江得知后立即切断了与河南省组织的联系,从而让组织免受进一步破坏。
可以说周骏鸣为粉碎“假省委”立下了大功,但他也自知身份敏感,哪怕是假投降,有些同志也难以接受。因此他自请离开根据地,到铁幕山一带开辟新的游击区。
铁幕山游击区刚创建的时候,整支部队算上周骏鸣自己也只有七个人,三条枪,子弹也没剩多少,甚至连被子都没有,后来还是在一次除夕时偷袭敌人,才缴获了两床被子。但周骏鸣硬是把这支部队发展成了一百多人的红军游击大队,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后来这支部队更是成了主力团之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周骏鸣所部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1939年日伪军共三个团围攻半塔集,周骏鸣主动请缨,率部吸引敌军主力,为新四军围歼敌军创造了机会,也由此得到了陈毅的亲自表彰。
解放战争时周骏鸣主要负责参谋工作,后来又组织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后勤运输。虽然没有再直接上前线,但周骏鸣让前线大军能吃饱穿暖,后顾无忧,同样是居功至伟。
那么,为什么1955年授衔名单里没有周骏鸣呢?主要还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周骏鸣地主家庭出身,被判定为“成分复杂”。另一个就是他之前的假投降问题,虽然他这一举动救了不少人,但还是有人认为他行事不当,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屈服,哪怕是假意投降。
结果就是组织评定他的军衔时左右为难,而周骏鸣也不纠结,自己给组织提交了申请,希望调出军队系统。于是他被调往水利部担任副部长,而根据规定,不在军队系统中的人不能获得军衔,周骏鸣也就与军衔无缘了。
但周骏鸣并无怨言,而是马上投入了新的工作之中。他主持建设了淮河水利工程,大大改善了当地防洪情况。退休后周骏鸣依然保持着低调的作风,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曾经的功勋。但历史不会忘记他的贡献,这位投身革命的“地主少爷”,将被永远铭记。
配资平台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