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早睡早起身体好”是代代相传的健康箴言。但对于身体机能逐渐改变的老年人而言,几点睡才算“早睡”?这个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背后却与心血管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期一项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大型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睡眠黄金窗口”,对于希望守护心脏健康的老年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护心符”。
图片
晚上10点入睡
与最低心血管风险相关
图片
一项由哈佛大学等机构主导、涉及数万名中老年人的大规模队列研究,通过精密的腕式活动追踪器长期监测参与者的睡眠时间,并进行了长达数年的随访。结果发现,睡眠的“时间点”至关重要。
研究数据清晰地表明,晚上10点至11点(22:00-23:00)就寝的老年人,其罹患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与这个“黄金时段”入睡的人相比:
· 在午夜12点以后入睡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升高了25%。
· 在晚上11点至12点之间入睡的人,风险也增加了12%。
· 而令人意外的是,过早入睡(晚上10点以前)的人,风险同样显示出一定的升高趋势,增加了约14%。
这表明,睡眠并非越早越好,“适时”入睡才是关键,晚上10点至11点之间,可能是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图片
为何“黄金时段”如此神奇?
图片
这背后的奥秘,与人体内在的生物钟(昼夜节律) 密切相关。
1. 与自然节律同步: 人类经过长期进化,形成了一套与地球昼夜循环同步的生物钟。它调节着我们的激素分泌(如褪黑素)、体温、血压和心率等。晚上10点前后,褪黑素分泌达到高峰,为身体进入深度睡眠做准备。此时入睡,最符合自然的生理节奏,能让心脏和血管系统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休息和修复。
2. 避开血压“波动期”: 人体血压在白天较高,夜间睡眠时会自然下降10%-20%,这被称为“杓型血压”。如果入睡过晚或睡眠不规律,会打乱这种节律,导致夜间血压降幅不足甚至升高,从而持续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在“黄金时段”入睡,有助于血压实现健康的夜间下降。
3. 避免“晚睡”与“过早睡”的双重危害:
◦ 晚睡的危害: 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炎症水平上升,长期如此直接损害心血管。
◦ 过早睡的隐患: 为何过早睡也有风险?一种可能是,过早入睡(如晚上8、9点)可能导致在凌晨过早醒来,造成睡眠中断,总睡眠时间碎片化,反而降低了睡眠质量。另一种可能是,过早入睡本身是某些潜在健康状况(如身体虚弱、抑郁等)的一种表现,这些状况本身就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图片
睡眠的“质”与“量”同样重要
图片
固然,入睡时间是重要一环,但要真正通过睡眠保护心脏,还需要关注睡眠的“金三角”:规律、质量、时长。
· 规律是第一要义: 努力保持每天(包括周末)在相近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这能像校准钟表一样,稳定你的生物钟,使其运行得更精准,从而带来更高质量的睡眠。
· 确保足够的时长: 对大多数老年人而言,每晚7-8小时的睡眠是推荐的理想时长。过长或过短的睡眠都可能对健康不利。
· 追求深度睡眠: 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黑暗、安静、凉爽),睡前避免接触蓝光(如手机、电视),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和过量酒精,晚餐不宜过饱。这些都有助于顺利进入深度睡眠,让身体得到彻底修复。
图片
给老年人的实用“安睡”行动指南
图片
知道了原理,关键在于行动。以下是为老年朋友量身定制的护心安眠指南:
1. 设定就寝“闹钟”: 不妨在晚上9点45分设定一个闹钟,提醒自己该放下手机、电视,进入睡前准备状态。用听轻音乐、温水泡脚、阅读纸质书等放松活动替代屏幕时间。
2. 午睡有讲究: 如有午睡习惯,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且最好在下午3点前完成。过长时间或过晚的午睡会影响夜间睡眠。
3. 白天适度活动: 规律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不仅能锻炼身体,接受日光照射也有助于校准生物钟,改善夜间睡眠。
4. 关注睡眠呼吸: 如果家人反映您夜间鼾声如雷,且有呼吸暂停的情况,一定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心血管的疾病,需及时就医。
睡眠,这占据我们生命三分之一时间的活动,是身体最基础、最重要的修复工程。对于心血管功能本就脆弱的老年人来说,选择一个最佳的入睡时间,或许比任何昂贵的保健品都来得更有价值。从今晚开始,尝试在晚上10点到11点这个“黄金窗口”内,放下一切琐事,安然入睡。这不仅是送给心脏的一份礼物,更是为健康长寿打下的一块坚实基石。
图片
每天一颗水煮蛋,会影响肝脏和血管?“老得慢”的人,基本都爱吃这种食物老年人经常喝小米粥,用不了多久,身体会出现4个改善!图片
本报记者:刘雪娇编辑:雪娇审核:乔惠琳
统筹:李佳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平台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