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上海交易集团旗下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通过优先受让权交易模式,采取系统报价与场内行权方式,成功完成节水抗旱稻“旱优8200”品种15年独占实施许可交易,溢价率8%。该项目是“优先受让权”交易模式首个试点项目,该交易模式自2021年6月启动调研,历经数月的制度设计与改进,成功理顺了科企合作产权与利益分配机制,有利于促进育种企业加大推广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一、项目背景
长期以来,科企合作中的产权界定不清成为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上海交易集团旗下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农交所)于2021年11月30日发布的《中国主要农作物品种研发大数据分析》专题报告,我国种业研发中企业参与度已达1/2,科企合作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是,科研人员与市场的距离仍旧比较远,围绕具体科研合作的产权界定和利益分配往往缺乏预判,容易出现合同约定不足或无效的情况,同时缺乏必要的产权交易鉴证安排,导致交易履约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此外,部分农业科技成果尽管在科企之间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安排,并且形成了显著的成果产出,但是由于在成果转化阶段存在对利益和风险的不同诉求,导致形成相互掣肘,反而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甚至部分成果被束之高阁。
为了解决科企合作中的产权界定不清、利益分配不明、转化流程不畅的问题,上海农交所一方面着眼理顺农业科技成果的共有产权安排,另一方面创新通过优先受让安排实现价值发现,从保护和利用两个不同的方面形成合力,兼顾各方利益诉求,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共建、共有、共享发展。
二、项目实施
1.模式探索与制度建设
前期调研与研讨:2021年6月10日,上海农交所在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时,首次针对优先受让权交易进行项目路演。此后,于2021年7月至8月,对本市大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展开走访调研,深入探讨优先受让模式的优化路径。秉持“开门立制”的理念,就农业科技成果共有产权认定与优先受让安排,广泛征求律师、政府部门及业界人士的意见。2021年11月18日,克服疫情影响召开专题研讨会,进一步完善相关思路和方案。
制定操作指引与规范:2021年12月7日,上海农交所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农业科技成果优先受让操作指引》意见,12月16日发布《农业科技成果转让中的优先受让安排》专题报告,并同步推出《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成果优先受让操作指引(试行)》(沪农产交〔2021〕14号)。同时,拟制《关于农业科技成果优先受让约定的示范文本》,为科企合作中的资源要素配置优化提供规范依据,引导相关单位和企业按照标准流程开展合作与交易。
2.项目推进与交易组织
选定试点项目:节水抗旱稻“旱优 8200”品种作为首个试点项目,该品种由科研单位提供亲本并完成配组,育种企业负责区试及报审。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提前约定了共有权益份额,并明确育种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受让权,为后续交易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交易组织实施的关键阶段,上海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措施升级。上海农交所坚持“交易不停摆、业务不减速、服务不缩水”原则,确保交易顺利进行。最终,成功组织2022年3月23日的系统报价,并于24日完成场内行权。
三、实施成效
1.经济效益显著
实现成果增值:通过附加优先受让权的交易模式,节水抗旱稻“旱优8200”品种交易形成8%的溢价,有效发掘了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为科研单位和参与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也为后续农业科技成果交易提供了价格参考。
促进产业发展:明确育种企业的优先受让权,保障了企业在品种后续市场推广中的利益,激发了企业深耕该品种市场的积极性。企业加大投入进行品种推广和应用,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种子生产、销售到种植技术服务等环节,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2.社会价值凸显
优化科企合作生态:明晰的产权界定和利益分配机制,理顺了科研单位成果研发与企业成果转化之间的关系,解决了科企合作中的“痛点”和“堵点”问题。让科研单位专注于技术研发,企业专注于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促进科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提升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保障粮食安全:节水抗旱稻“旱优8200”品种的顺利推广,有助于提高农作物在干旱等不利条件下的产量和质量,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稳步提升。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稳定粮食供应、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广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3.推动科技创新
创新交易模式:此次附加优先受让权的农业科技成果交易是全国首发的模式创新,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引导更多农业科技成果通过规范的产权市场实现转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激发创新活力:明确的产权和利益保障,增强了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科企合作的信心,激发了双方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促使科研单位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积极参与成果转化,形成创新合力,推动农业科技领域不断涌现新成果、新技术。
四、项目启示
1.制度先行,规范流程
通过前期大量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优先受让操作指引和示范文本,为交易提供明确的制度规范和操作流程。这不仅保障了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也为科企双方的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基础。
2.精准对接,试点先行
本项目选取节水抗旱稻“旱优8200”作为交易示范品种,该品种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依托扎实的科企合作基础和完善的优先受让权机制,项目将通过试点示范积累可复制的经验,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可借鉴的交易模式和实践案例,确保科技创新成果能够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配资平台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