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里,中国正庆祝国庆和中秋,韩国也迎来了开天节和中秋节,这两个国家都在这个时候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气氛。
刚开始韩国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不多久,明洞的GS25便利店里的外国客人购物金额一下子飙升了上百倍,店家们都忙不过来了;可偏偏,有些极端右翼团体就在这时候出来闹事,手举反华标语,喊得特别难听。
免签才几天,韩国商家已经笑开了花
咱中国人庆国庆中秋,韩国人也在庆开天节和中秋,本来这时候应该是两国都热热闹闹、欢天喜地的时候嘛。
今年十月的明洞街头,竟出现了两幕完全不一样的景象。一边是中国游客提着战利品从免税店走出来,老板还笑着递袋子;另一边则是一小帮人在举牌子喊口号,脸都拉得老长,气氛挺明显的。
这差距搞得挺明显的,原因就在于韩国最近推出的“免签政策”实在帮商家的日子“续了命”。
9月29号才出的新规:只要有三个或更多的中国旅行团,就能免签入境,原本是想跟咱中国去年对韩免签的“礼尚往来”搭个顺风车。
没想到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厉害,免签第一天,明洞GS25便利店的外国顾客购物额,居然直接比之前涨了整整100倍!不是10倍,是100倍,你觉得是不是挺夸张的?
不光是便利店,CU、乐天玛特这些连锁店也都跟着水涨船高:CU在明洞和弘大的店铺销售额都飞快上涨;乐天玛特专门为外国人设的10家特色店,客流量增加了35%,卖出的商品也多了15%。
旅游行业的反应真快,新罗免税店为“梦想号”邮轮上的中国游客举办了献花仪式,而欧利芙洋这种美妆店早就把主要商业区里的库存都准备得妥妥帖帖了。
还特别安排了会说中文的导购,怕中国游客一到就买不到东西,沟通起来闹不愉快。
更扎实的数据摆在面前:2025年才刚过了7个月,来韩国的中国游客就比去年同期多出16.8%;大韩航空预计,今年中韩两边的往来旅客总数会超过800万。
说不定还能冲到900万呢,虽然还没回到2016年那1300万的高峰,但这股复苏的势头,商家们都看在眼里挺开心的。
有人偏要挑时候“砸场子”,图啥?
就在大家都想着怎么赚个盆满钵满的时候,韩国那帮极右翼组织偏偏又在搞事,真是让人头疼。
10月3号,也就是咱们国庆加中秋的“双节”当天,韩国准备在首尔市中心搞反华的示威游行,真是巧了。
中国使馆早就说过了,这个日子选得可不是“巧合”,而是“别有用心”,明显是想在咱们欢度节日的时候找点麻烦。
这事儿可不是头一次,他们之前在明洞、大林洞这些中国游客聚集得多的地方,也不是少搞反华的口号。
咱们使馆也没放松警惕,多次提醒在韩中国游客别靠近这种集会,甚至还直接跟韩方要说法:“一定得保护咱们的公民安全!”
韩国高层也忍不住开火,李在明总统在9月9日直接批评说这类行为是“瞎折腾”“故意找茬”,根本不是什么“言论自由”的表现,纯粹就是没事找事罢了。
其实这些人心里打的算盘,明眼人都看得懂:
第一,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们从骨子里反对共产党,把中国当作“外人”,一有机会就抨击。
第二,国内政治上的把戏:韩国的政治越演越烈,为了吸引眼球,他们就鼓吹“反华”,试图争取那些激进派的支持。
第三,担心中韩关系太密切:他们觉得跟中国合作越多,可能会失去“民族纯粹”的认同感,于是就拼命制造麻烦,故意搅和。
第四,利用历史上的争端来做文章:一会儿讲高句丽的事,一会儿又扯“萨德”后续,反正就是用这些来激发老百姓的反华情绪。
可是他们忘了啊,韩国的经济早就跟中国捆得紧紧的,离不开咱们。
明洞便利店的100倍消费、乐天玛特的客流激增、大韩航空的乘客数,哪个不是中国游客带来的呢?
他们在喊口号的时候,难道就没考虑到那些靠游客过日子的个体老板吗?也没想过韩国旅游行业里的就业岗位会受到什么影响?
结语
明洞的便利店再怎么火爆,也掩盖不了那些极右分子喊口号式的难听;中国游客笑容再多,也无法消除某些人心里的偏见。韩国居民得谋生计,商家得做生意,国家的发展,这些都得仰仗与中国的合作。
那些极右团体上演的“反华戏码”,归根到底就是“打自己人饭碗”。中韩关系的整体走势,是两国人民都希望看到的“互相赚钱、畅快交流”,少数人胡折腾,又能搞出什么名堂吗?
咱就拭目以待吧,这出闹剧还能闹多久?等明洞的商家数着收入笑开颜的时候,那些高喊口号的人,说不定早就被人忘得一干二净了。毕竟,没人愿意跟钱过不去,也没人愿意跟着胡闹瞎折腾。
配资平台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