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欧盟?不可能。”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话,就像一块石头砸进了欧洲大陆看似平静的水面,溅起的水花,却带着几分寒意。就在瑞典那边还在热火朝天地讨论,要把最新款的JAS-39鹰狮战斗机送到乌克兰前线的时候,布鲁塞尔的官员们大概没想到,自家的后院会传来这么一声不和谐的声响。
这感觉挺奇妙的。一边是撕下中立外衣,彻底倒向北约的瑞典,恨不得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掏出来,和芬兰一起成了对抗俄罗斯的急先锋。另一边,同在欧盟屋檐下的匈牙利,却公然唱起了反调。欧尔班不光是否决乌克兰的入盟前景,还顺带把欧盟的政策批了一顿,说布鲁塞尔的手伸得太长,都快管到成员国孩子们的课本上去了。
其实这事儿往深了想,一点也不奇怪。冲突打了快四年,欧洲付出的代价,早已不是一堆军事援助数据能算清的。匈牙利人对此的感受可能最直接,他们的制造业曾经是何等风光,靠的就是从俄罗斯来的低价能源。现在好了,欧盟一声令下搞制裁,能源红利没了,工厂里的机器一转,成本蹭蹭往上涨,产品在国际上还怎么跟人争?
所以,当欧盟的官员们绞尽脑汁,想出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给乌克兰放贷20亿欧元,甚至还异想天开地要求俄罗斯未来偿还这笔贷款时,匈牙利人听了,心里估计五味杂陈。这操作听起来是解了基辅的燃眉之急,可对于一个眼睁睁看着自家工业竞争力流失的国家来说,这无异于火上浇油。用自己的损失去为别人的“正义”买单,这笔账,欧尔班算不明白,或者说,他不愿意算明白。
乌克兰的处境也确实尴尬。当初冲突一爆发,火速递交了加入北约和欧盟的申请,满心以为能拿到一张通往西方的门票。结果呢?北约那边直接以“正处于战争状态”为由,把门给关上了,反倒是芬兰和瑞典这两个“后来者”轻松入了场。这种感觉,就像你在前头拼死拼活,最后发现功劳簿上记的是别人的名字。
如今,斯洛伐克也开始和匈牙利站在一起,抵制所谓的“主权侵犯”。这已经不是匈牙利一个国家的声音了,而是一股潜藏在欧洲内部的暗流。随着捷克也可能出现政治风向的转变,这股力量似乎正在积聚。布鲁塞尔的精英们或许还在为自己的团结和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而感动,却没注意到,联盟的根基上,裂缝正在悄无声息地扩大。
说到底,在多瑙河畔的布达佩斯,人们关心的不是F-16和幻影2000哪款性能更好,而是自家工厂的订单和下个月的能源账单。当理想的政治口号撞上冰冷的经济现实,选择似乎也就没那么复杂了。欧尔班的这一盆冷水,泼醒的可能不只是乌克兰,更是整个欧洲。
配资平台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